公司新闻
方大集团北方重工:环冷机密封装置背后的破局之路
在我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,环冷机作为烧结矿冷却的核心装备,其密封性能直接牵动着生产效率、能源消耗与生态环保的“神经”。
长期以来,传统环冷机依赖的砂封、橡胶密封乃至水密封技术,始终深陷“漏风严重、易损难修、安全隐患大”的困境,30%~40%的漏风率不仅让粉尘弥漫厂区,更迫使企业投入更多能源成本,工人频繁进出高温高尘区域检修的场景,更成为行业安全发展的“心头之患”。
直面痛点:在泥泞与高温中捕捉“病灶”
“必须让环冷机既封得住风,又让工人修得安全!”2019年深冬,北方重工研发团队在北方某钢厂的环冷机旁立下誓言。彼时,他们刚顶着-15℃的严寒,蹲守三昼夜记录冰体膨胀导致水密封失效的全过程——结冰的水槽撑变形,泄漏的水顺着设备缝隙滴落,不仅密封效果荡然无存,还冻裂了下方的管道。而在三个月前的南方某钢厂,团队成员曾钻进60℃的环冷机内部,手持测温仪和风速计测绘漏风点,出来时厚重的工服能拧出汗水,防护面罩上的粉尘结成了硬壳。
为摸清传统密封装置的“病灶”,团队用三个月时间走遍国内12家钢铁厂,带回1000多组一手数据:砂封槽因900℃的温差反复变形,热风渗透加速钢板腐蚀;橡胶密封因回转体不规则椭圆轨迹无法贴合,高温下短短十天就磨损烧毁;水密封在北方冬季必结冰、长期使用必开裂的问题,让多家钢厂苦不堪言。
“密封不只是‘堵缝’,还要抗住温差,耐住磨损,更要让检修‘看得见、够得着’。”团队负责人杨玉巍说。
攻坚破局:在试错与协作中拼凑“技术拼图”
带着现场收集的“病症清单”,团队开启了第二轮攻关——走访全国20余家专业密封厂家,寻找适配环冷机特殊工况的“技术碎片”。在一家汽车密封件企业,他们发现氟橡胶耐温性达标,但面对环冷机的粉尘摩擦,寿命不足一个月;在一家机械密封厂家,“浮动补偿”原理让团队眼前一亮,可现有结构无法适配环冷机的圆形回转轨迹。
方案迭代的过程,是一场与“失败”的反复较量。2020年初,第一版方案借鉴水密封环形结构,改用弹簧驱动橡胶密封件,可高温让橡胶变硬开裂,粉尘让弹簧卡涩,漏风率仍高达25%;第二版引入“复合密封”,在回转体台车底部加装耐磨钢板,漏风率降至15%,但回转体的径向晃动导致密封件磨损不均,半个月就得更换;团队紧急走访轴承厂家,将“浮动铰链”融入设计,让密封件能随晃动自动调角,却又在工人检修时发现新问题——抢修时设备未完全冷却,70℃的高温环境下,工人仍需钻进设备内部更换部件,安全风险丝毫未减。
2021年底,第四版方案终于实现关键突破。研发团队在保留“复合材料+弹簧补偿”动态适配优势的基础上,将核心密封部件移至环冷机外侧,并设计出可拆卸检修窗口。现场测试时,工人只需站在地面,就能打开窗口更换密封件,无需再钻进高温设备。
落地成效:从技术突破到绿色生产
随着“一种环冷机浮动式机械密封装置”“一种优质高效烧结环冷机”等多项专利成功授权,北方重工的创新成果在行业内落地生根。
在冀南钢铁、唐山港陆等大型烧结工程中,配备该装置的环冷机展现出惊人效能:漏风率从传统的30%~40%骤降至5%~10%,粉尘排放量减少近八成,厂区周边空气质量显著改善;设备故障率下降60%,停机检修频率大幅降低,工人进入高温高尘区域的次数减少90%,作业安全得到切实保障;风机装机容量无需额外增大,单台环冷机每年可节省电费超百万元,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。